数智赋能,素养共生 ——闽清一中开展2025-2026学年市级教学开放周活动

2025-10-19


为推动AI技术赋能教学课堂,探索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新样态,促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10月14日至15日,我校开展了以“数智赋能,素养共生:迈向课堂新样态的实践探索”为主题的市级公开课活动。

此次活动旨在通过课堂观摩、课例研讨和专家点评等形式,借助智慧教育平台,AI辅助工具推动课堂创新、促进素养发展及加强区域交流。活动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学科,邀请了市教研员、兄弟学校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莅临指导,共同探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创新实践。

  为确保公开课质量,开课教师提前数周启动备课工作。他们深入研读新课标,结合学科特点,确定“素养目标+数字化手段”的课堂主线。通过多次磨课,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如引入互动答题平台、AI学情分析、虚拟实验等,力求让课堂既高效又生动。

  课堂上,开课教师灵活运用智慧课堂系统,实时收集学生答题数据,精准把握学情,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同时,借助AI生成的多模态学习内容,课堂呈现出更丰富的情境创设与探究任务,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思考与深度参与。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成果展示等环节中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专家们和听课教师在教室后排认真记录,关注课堂的每一个细节,包括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学生思维的活跃度、数字化工具的应用时机等,为课后研讨提供第一手素材。

  各学科教师积极探索“数智+课堂”的融合路径,将AI工具与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有机结合,推动课堂走向更开放、更协同、更具创造性的新样态。参与教师普遍表示,这种基于数据驱动与智能赋能的教学模式,不仅提升了课堂效率,更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与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

  课后,各学科组立即开展评课与研讨活动。授课教师分享了设计思路与课堂实施体会,反思教学中的亮点与不足。专家们认为,授课教师在课堂中巧妙运用AI工具进行学情分析与资源推送,有效提升了课堂互动的精准度与学习的自主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专家们既肯定了授课教师的优点和亮点,也对教学内容的整合、课堂时间的分配以及如何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交流。

  本次市级教学开放周特邀专家福州市第十一中学庄阳彬校长也为我们带来一场精彩的讲座。庄校长围绕“AI技术重塑教育生态的实证研究”主题展开讲座,聚焦AI与教育融合的实践路径。

  讲座围绕五大核心板块展开:一是AI时代教育管理新范式,梳理2022年至今教育数字化政策演进;二是课程领导力升级,探讨AI如何推动课程哲学重塑、动态图谱生成及教学模式创新;三是教学管理增效,介绍AI在智能备课、试卷分析、教师培训等场景的工具应用;四是学校治理变革,阐述AI在资源调配、决策支持等方面的作用;五是实施行动蓝图,给出AI教育从试点到常态化的阶段策略。他还分享了AI在化学等学科的应用案例,强调需平衡技术赋能与合规使用,为教师理解AI教育应用提供了清晰框架。

  本次活动的圆满举办,不仅为参与教师搭建了专业成长的阶梯,更开辟了教研创新的新路径。市级开放周不仅展示了课堂新样态的实践成果,也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数智赋能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要与核心素养培养深度融合,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舞台。


供稿:黄思妍

编辑:瞿荣

复审:鄢雄斌

终审:汤丽雯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